落户金牛一周年 这家企业要做西南环保标杆
在新时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国家至地方持续推出各类政策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12月初,《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发布,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的台阶。作为国内较早的“互联网+环保”企业,爱分类·爱回收将智能环保回收延伸到生活场景,其自主研发的智能分类回收机直接投放至居民小区,居民可以将可回收物自主投递进智能分类回收机并获得积分及现金奖励,爱分类·爱回收则将可回收物分类、再利用产生经济价值。落户成都一周年之际,这家将西南总部选在了金牛区的企业,目前已在成都342个小区投放了649台智能分类回收机,每日可处理48吨回收物,在成都的住宅小区掀起了垃圾回收“新时尚”,打通了废物利用商业闭环的“最后一程”。
实惠小区居民:掀起垃圾分类新时尚
”金牛区是我们落户成都的起点,老城区市民固有的回收理念和对新事物包容的心态,再加上我们小区宣讲人员科普教学的推动,让分类机器很快被高频使用。”爱分类·爱回收成都分部业务负责人马益鑫介绍说。在金牛区抚琴街道西沙美景小区布局第一台分类机器后,小区居民的回收热情让整个爱分类团队看到了回收行业在成都发展的前景。
小区居民廖阿姨带来了积攒几日的快递纸箱,站在智能分类回收机前,熟练地打开微信、扫码、投递一气呵成,几秒后,智能分类回收机完成称重并转为对应金额显示在屏幕上,同时,廖阿姨也收到了1.77元收益。 “我是我们小区最早开始使用这个机器的人之一,到现在已经赚了30多块钱了。没有这个机器之前,快递纸箱都直接丢了,好可惜嘛!现在我把快递纸箱收起来,攒一段时间过来投递,既能赚钱又能为环保做贡献,一举两得。”廖阿姨笑着说。
智能分类回收机是爱分类·爱回收商业项目闭环的最前端。据马益鑫介绍,智能分类回收机植入了微电脑感应、AI智能秤等技术,并建立了数据监控和风控纠错机制,居民们全天24小时都可投递,且不用担心“缺斤少两”。每台智能分类回收机都内置高清摄像头,对投递行为和物品进行拍照和录像,后台通过AI识别结合人工审核,规范居民投递行为。爱分类·爱回收运营团队也会在机器报送满仓信息后,进行及时清运管理。
在爱分类·爱回收构建的商业闭环中,居民作为“供应商”参与了前端的部分工作,他们分离、投递可回收物,并以早、晚高峰(8-10点、18-20点)0.8元/公斤,其余时间1元/公斤的价格获取报酬。有偿回收是刺激用户持续不断“供货”带动垃圾分类意识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智能分类回收机智能化、标准化、高效率的使用体验,和全品类回收的便利,也为用户带来了正向的反馈。据马益鑫介绍,爱分类·爱回收的点位在金牛区铺开后,不断向成都其他区市县扩张,包括天府新区、武侯区等,让居民小区里掀起了到智能分类回收机投递可回收物的新时尚,男女老幼都在践行着环保理念。
垃圾的“重生”之旅:环保、商业两不误
“分类—投递”仅仅是再生资源循环的一小部分,其后还需要完成“运输—精分—再利用”,才是构建了完整的商业闭环。
“可回收物经居民投递后,经过运输进入我们的中转站和分拣中心,在分拣中心生产线上,工作人员会将可回收物细分,再销往对应的再生资源工厂,以实现盈利。” 马益鑫介绍说,经过分拣后,垃圾正式踏上“重生之旅”。为此,企业在智能设备开发上进行了较大投入,同时人工和厂房等成本也较高,在此基础上要实现市场化运营和可持续发展,是极高的挑战,但爱分类·爱回收以运营规模化、流程可控化、商业闭环化,找到了平衡点。
除了将可回收物销往工厂,爱分类·爱回收还推出了自己的再生环保品牌“LOVERE”,通过整合循环再生产业链资源,与知名品牌联名开发再生产品: 和李宁、Costa合作,利用从咖啡渣里提炼出的“咖啡碳纤维”制作T恤; 与天堂伞联名推出雨伞,伞面是由废弃塑料瓶经过回收、清洗、粉碎、高温、造粒等环节,转化成环保纱线,再制作成的环保面料,大约5个塑料瓶可以转化制作一把伞; 与美团合作,将外卖餐盒经过回收、分拣、清洁等环节,由再生工艺打造成再生积木,让塑料获得重生……
在金牛落地后,不仅仅是金牛坝科服务功能区为企业提供了优质服务,金牛区政府、金牛区综合执法局、金牛区投促局、相关街道等都大力相助,爱分类·爱回收目前在金牛区各小区已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运营。2021年,他们在金牛区进行了多场垃圾分类进社区宣传活动,提升了居民的参与感,让环保理念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深入人心。
2021年3月,“爱分类·爱回收于被认定为成都市重大项目,同时已在宜宾、绵阳等周边城市推出了智能分类回收机。马益鑫透露,接下来将以金牛区的运营模式为模板,向大成都及整个西南区域拓展业务,爱分类·爱回收将在2023年前,在全成都投放超过3000台机器,每日处理210~300吨可回收物。(谢璐 张冬雪 文/图)